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岩石分類

岩石可根據生成方式分為火成岩、沈積岩和變質岩三大類。地殼誕生的歷史早期地表是熔融的狀態,因此占有地殼體積最多的是火成岩,然而在地表經過長久歲月洗禮,再堅硬的火成岩也將被風化,因此地表最豐富的是沈積岩。地球上活躍的板塊運動將岩石帶入一個新的高溫高壓環境,礦物必須調整結晶構造,這些固態過程中發生改變的岩石則是變質岩。

岩石生成圖
三大岩類 岩石名稱 形成方式
火成岩 花崗岩 岩漿在地表下深處冷卻形成。(大陸地殼)
玄武岩 岩漿噴出地表冷卻形成。(海洋地殼)
安山岩 海洋地殼(玄武岩)與海洋沉積物在地底高溫下熔化形成漿,再噴出地表後形成。
沉積岩 石灰岩 由珊瑚或貝殼組成。
礫岩 >2mm,大顆粒碎屑沉積物。
砂岩 2~1/256mm,中顆粒碎屑沉積物。
頁岩 <1/256mm,細顆粒碎屑沉積物。
變質岩 大理岩 由石灰岩變質而來。
板岩 由頁岩變質而來。

玄武岩分類

「黑石」是澎湖人對玄武岩的稱呼,其實澎湖玄武岩在外觀的顏色上並不全然是黑的,其質地也不完全相同,如何區別我們所見到的玄武岩,可從物理組織和化學組成來了解。
1.物理組織分類:
澎湖的玄武岩以物理組織分類,可分成(1)緻密狀玄武岩與(2)多孔狀玄武岩兩種
2.化學組成分類:
可分成(1)矽質玄武岩與(2)鹼性玄武岩兩類。簡易分辨表如下:

特性\種類 矽質玄武岩 鹼性玄武岩
顏色 淺灰 黝黑
分佈 較廣(主體) 黝黑
氣孔 容易發現 幾乎沒有
粒度 偶有較大結晶 結晶不明顯
捕獲岩
風化度 較易 較不易

澎湖地區火成岩分類表
       
火成岩 火山岩   SiO2%
酸性( >66)- 流紋岩(僅見於花嶼岩脈)
中性(66>52)-安山岩(僅見於花嶼)
基性(52>45)-玄武岩(澎湖地區主要岩層)
超基性(45~)-橄欖岩團塊(部分已捕擄石存於玄武岩內)
侵入岩 澎湖地區含量不多,以斑岩為主,或岩脈出現
火山岩 玄武岩 組織分類 多孔玄武岩(含氣孔,及次生礦物)
緻密狀玄武岩(柱狀、板狀節理清晰)
岩將來源分類 矽質玄武岩(澎湖地區占較大部分)
鹼性玄武岩(比重較大、顏色深)
火山碎層岩 凝灰岩(<4mm)-北寮赤嶼~青螺虎頭山海蝕平台
火山角礫岩(>4mm)-貓嶼、南鐵砧嶼、東嶼坪部分地區
集塊岩(>64mm)-東及港旁海蝕平台、鳥嶼北部滑動岩塊
侵入岩 深層岩
淺層岩 斑岩 維輝長斑岩(舊名:粗粒玄武岩-天台山、帆船嶼、東吉嶼(部分)、金瓜仔嶼、屈瓜嶼)
長英斑岩(舊名:玢岩-花嶼)
石英斑岩(舊名:玢岩-花嶼)
岩脈 玄武岩質岩脈(各島及花嶼)
流紋岩質岩脈(花嶼)
石英安山岩質岩脈(花嶼)
沸綠岩質岩脈(山水、鎖港)

圖片來源:http://ihouse.hkedcity.net/~hm1203/lithosphere/rock-cycle.htm
資料來源:認識地殼中常見的岩石,吳育雅2014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