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質公園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(UNESCO)為了保護及永續發展地球遺產所訂定的一項行動方案,除了針對特殊地質地形景觀進行保育工作,更包含了周邊的自然生態與人文景觀,藉由當地居民以在地自發的力量來落實保育,並藉以促進地方經濟發展。澎湖群島約在1,800萬至800萬年前由海底裂隙湧出地表的熔岩冷卻形成,氣勢磅礡的柱狀玄武岩渾然天成,具垂直狀、傾斜狀、放射狀、倒伏狀等奇特地景,而曝露的岩壁呈洋蔥狀風化,至於多孔狀玄武岩中所含的文石礦物更是珍貴。
民國90年起澎湖縣政府即配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地景保育政策,陸續完成小門嶼、奎壁山、桶盤嶼、七美嶼、望安地區等處的地質環境及地景遊憩之細部規劃。並於104年整合歷年調查與規劃成果,配合「國家地質公園網絡」政策的推動,並參考香港、日本等地區國家成立地質公園規劃原則,以澎湖重要地質區域、景點、保護留區為主之區域,推動成立「澎湖國家海洋地質公園」。本計畫將依澎湖國家海洋地質公園設立之分區,核心區為4個現有自然保(護)留區,緩衝區為6個自然紀念地及10個重要自然地景,並將周邊社區與環境設為永續利用區,依其設立目標擬定相關經營管理策略。